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水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與產業化

2010-09-02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水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基礎性資源、戰略性資源、核心性資源。人們預言,水資源安全將是人類繼石油能源危機之後最重要、最緊迫、最難應對的危機。中國的氣候地理環境和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是一個總體上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時不少地區有的季節水多為患;普遍突出的問題是水髒為患,70%的水體被汙染,40%的水已喪失了正常功能。因此,有效保護和全麵恢複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中國水資源危機產生的深層原因,並非是中國的年降水量有長期明顯的異動,或者中國的降水規律出現了極端異常,而是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人們的涉水行為和觀念出了問題。必須看到,在中國和一些先進國家並不乏節水、護水、用水的先進技術、先進經驗與先進模式,但在中國卻不能廣泛有效地推廣采用。當前,改變我們經濟的發展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改變人們的涉水行為與觀念是實現水資源安全的根本保障。要實現這一係列有效的轉變,就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與政策,開發推廣先進的適用技術,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改革理順水資源管理體製。筆者認為,隻有加快形成中國水資源有效保護、可持續利用、有效治理的體製機製才是應對中國水資源危機的關鍵。而加快水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產業化,則是體製機製創新的理性選擇。

  水資源資產化

  長期以來,我們把資源僅僅當作一種生產消耗的原材料,主要資源實行國有國營。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時間裏都是用計劃經濟手段壓低基礎產業的價格,主要資源長期無償或低價利用,從而導致水資源價格機製扭曲,水資源價值被嚴重低估。其直接後果便是水環境汙染、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陷入“公水”的悲劇後果。

  水資源具有資產的稀缺性、經濟性、收益性、權屬性、有償性等五大特征,應該把水資源納入資產化管理。水資源的不均衡性、流動性、多功能性等特征隻會改變水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具體形式,不會改變水資源資產化管理的方向選擇。

  水資源資產化管理的核心是產權管理,產權明晰是實現水資源轉讓和交換的先決條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水資源歸國家所有,問題在於,這種所有權必須落實到具體法人,體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收益上,也要體現在治理、保護的法定責任上。水資源的主體、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域和地下水資源主要國有,分散零星的小水權,溝河塘堰可以多級所有,這樣有利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即便水資源的主體國有,也可將所有權和經營權、使用權分離,充分引入市場機製,實施企業化管理。模糊不清的產權安排,其後果必然是國家、行政部門、個人、企業、單位、地方政府都缺乏排他性產權,進而產生搭便車和負外部性問題,導致水資源的利用不足與利用過度並存,治理保護不足與汙染過度並存。

  水資源資產的資本化

  水資源資產的資本化是指把水資源資產作為資本來經營,即產權擁有者將水資源資產出讓、合作或作為股份進行投資以獲取一定經濟報酬的過程,其實質是水權的資本化。

  目前各國政府廣泛以市場化手段來改善水資源的分配。政府主導的水資源的初次分配主要應體現公平,要遵循兼顧城鄉、兼顧工農、兼顧生產生活、兼顧經濟社會生態、兼顧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在這個總的製度安排下,充分引入市場機製,將使用水權資產化、資本化,尋求水資源收益的最大化。其宗旨是激勵水資源買賣雙方把水當作經濟物品來珍惜、保護,提高水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益和利用效率。

  水資源資產資本化後,可以有效利用市場機製來保護、治理水環境。汙染的水具有負外部性,治理保護水環境具有正外部性。合理的製度安排是將外部性內部化,誰治理誰受益是將正外部性內部化;誰汙染誰受罰是將負外部性內部化。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通過建立“排汙權交易製度”可以平衡獎懲的利益和獎懲的力度。

  將資本市場引入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必然會湧現出許多涉水的上市公司,發行水股票、水證券、水基金甚至出現專門的“水板”市場,水期貨、水期權、水指數也會隨之出現。水資源資本市場的發育必然催生水資源金融的深化,各類水銀行及衍生金融工具會層出不窮,如此一來,人們對水資源的占有、控製就不需要把重點放在直接購買水資源上,而是去購買水資源的金融產品,每個水消費者都有可能成為水供給、水保護的投資者和收益者。

  水資源產業化

  如果實現了水資源資產化,水資源資產又資本化,並且全麵引入市場化機製和企業化運作方式,中國的水務產業便能夠做大做強。可以說,投資水資源領域的產業是本世紀繼石油能源領域之後的另一個重大投資機會。隨著技術進步和替代產品的層出不窮,未來人類可能再回到無油時代,但不管再過多少年,人類都不會回到無水時代。因此,當今國際上重量級的投資銀行金融機構都已開始鎖定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相關的產業領域。本世紀初,水資源產業全球的年營業收入已超過4000億美元,本世紀末,水資源產業將會是全球第一大產業。

  水資源產業也分為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城鄉給水、排水、工業用水、居民用水、汙水處理產業;農業灌溉、防洪、防旱、跨流域供水產業;節水、護水、修複生態、水循環經濟產業;水電、水運、水產、水設備設施及水科技教育產業這四大產業基本上是水資源的傳統產業,在中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引入市場機製和企業化產業化運作方式,將會湧現出四大新型的水資源產業:水資源金融產業,水銀行、水股票、水期貨、水交所、水基金等;為水產業服務的現代服務業,如水資源的多種中介、網站、評估、谘詢機構;新型的融合了高新技術的“功能水”產業;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海水淡化、固態水(南北極)、大氣水的利用及其關聯產業。 (伍新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