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資源保護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010-06-24新聞來源:188BETApp
摘要:保護水資源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實際要求出發,著力解決好與人身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水資源問題,遵守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妥善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係,防止人類活動對水的侵害。
關鍵詞:水資源;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水資源: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動態水量河川經流量,一般稱為地表水資源。地下水儲存量是曆史時期積累形成的動態水量都比較小,主要靠地表水和降水入滲補給。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保護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治水思路。烏拉泊水庫清淤工程、烏拉泊水庫清理搬遷工程、烏拉泊水庫清淤質利用及生態恢複建設工程正是順應了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使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效的和諧統一。
1.水資源保護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烏魯木齊市水源保護區管理條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保護,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擬定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預案。
1.1水功能區監督管理
陸續出台了《水法》、《取水許可證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為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提供依據。製定出各地水域納汙能量核定,提出限製排汙總量,從而進一步完善了水資源保護協調機製,在完成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工作的同時,及時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公布各地區水源地名錄。
1.2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
按照中央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明確節水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探索不同類型地區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具體模式和有效途徑。把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社區活動作為落實節水型社會各項活動。
1.3製定突發事件預案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製定切實可行的應對突發性水汙染的預案。要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對有序,處置得當,確保飲用水的安全。
1.4大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修複試點工程
大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修複試點工程,減少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害,提高全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烏拉泊水庫清淤質利用及生態恢複建設工程正是利用烏拉泊水庫清淤工程中清理出的清淤質對1573.5畝戈壁沙坑平均覆土約1米厚,選擇防風性強、深根性、抗遡性強、耐旱適宜在項目區生長的鄉土樹種進行生態建設恢複。一方麵即減少外運清淤質費用,另一方麵對水庫上遊戈壁沙坑通過生態建設,可以防風保土,改善水庫生態環境狀況,實現自然生態係統和人工生態係統界麵之間的融合,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態係統的整體性,提高城市生態係統的穩定性。項目符合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國策以及支持科技型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與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先行的思路不謀而合。
2.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水資源保護不僅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前提,而且是保證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針對現存在的水問題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2.1不斷完善和創新治水理論,以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思路指導治水。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科學發展觀強調了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強調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提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根據中央水利工作的方針和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我們要堅持全麵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防洪抗旱並舉,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麵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要不斷完善和創新治水思路,對洪澇災害、幹旱缺水、水環境惡化等問題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防洪體係建設中,重視人與水的和諧,構建人水和諧社會。既要治水又要規範人類活動,給水資源留出足夠的空間和出路。要注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要改變對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念。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製。實行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全麵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2.2加強製度建設,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製度與法規體係。
要貫徹落實《水法》,加強製度建設。盡快出台“水資源管理條例”“節水管理條例”“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政策法規體係。
要加強水資源基礎工作。不斷完善水資源戰略規劃,製定水資源配置方案,搞好城市水資源綜合規劃,使城市建設和發展真正做到量水而行。
2.3深化水資源管理體製改革,逐步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製。
《水法》強調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製”。要貫徹落實《水法》,用足、用好現有的法規與規範性文件。根據《水法》,深化水資源管理體製改革,堅持對洪澇災害、幹旱缺水和水環境惡化等問題實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體製,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
2.4創新建立節水防汙型社會的運行機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節水型社會建設要依靠製度建設和體製創新,要實行以用人和排汙總量控製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製度,全麵實行定額用水和計劃用水,建立總量控製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製。在建立節水防汙型社會的運行機製的同時,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優化配置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生態修複;建設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利用體係,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環保工程。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和管理是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領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並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製。繼續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重點,力爭用於水利建設的比重有所提高。穩定水利建設基金政策,擴大基金籌集範圍。
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業發展市場化、行業監管法製化得城市水務的運行機製。調整經濟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形成政府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國債資金、企業資本和私人資本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資體製。構建一個長期穩定的投資信貸體係。
結束語
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麵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要從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三個方麵統籌規劃,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相當幅度地提高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建設節水型社會,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水資源保障。 (郭榮 魏磊 陳濤)
參考文獻:
[1] 沈國航,王禮先.中國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1
[2] 錢易,劉昌明,邵益生.中國城市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2
[3] 劉昌明,陳誌愷.中國水資源現狀評價和供需發展趨勢分析 [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