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文來:水資源價值初論
2010-04-29新聞來源:水信息網
近年來,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通過經濟杠杆調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呼聲日益高漲,學術界對水資源價值研究愈來愈關注,有關部門也特別投入和重視。縱觀水資源價值研究現狀,人們對水資源價值認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對其作用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
水資源價值,即水資源本身的價值,是地租的資金化,是水資源使用者為了獲得水資源使用權需要支付給水資源所有者(包括國家或集體)的一定貨幣額,它體現了水資源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係,是水資源有償使用的具體表現,是對水資源所有者因水資源資產付出的一種補償,是維持水資源持續供給的最基本前提,是所有權在經濟上得以體現的具體結果。所以,水資源價值不受是否凝結著一般的無差別人類勞動的限製,因此,水資源價值與水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合理的水價應該由水資源價值、水資源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等三部分組成。
正因為如此,水資源價值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主要表現在:
1. 水資源價值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關鍵之一
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大大地促進了水資源高效持續利用的研究,經過深入理論探討和實踐總結,有識之士漸漸地意識到水資源價值是持續利用水資源的關鍵之一。盡管國內外對此沒有明確論述,但在一係列文件中不同程度地予以確認,如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在第14章“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中指出:不合理的資源定價方法導致了資源市場價格的嚴重扭曲,表現為自然資源無價、資源產品低價以及資源需求的過度膨脹;我們的目標是在自然資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場機製,實行“使用者付費”經濟原則,以促進采取有益於環境方式開發自然資源,利用經濟手段和市場刺激,使其成為法律手段的重要補充……為此必須建立和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轉讓製度,研究、鼓勵和采用自然資源定價和資源開發技術,……通過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及價格機製實現資源有效分配。
我國的水資源價值理論長期受“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傳統價值觀念影響,水資源價格嚴重背離水資源價值,造成了水資源長期被無償地開發利用,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珍貴水資源浪費和對水資源非持續開發利用,同時對人類的生存及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威脅。盡管近幾年來對此有所認識,采取了相應的行政或法律手段扭轉,但是,由於對水資源價值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致使所采取的措施缺乏廣泛的經濟社會基礎,最終結果是政府幹預行為過於集中和強硬,市場行為和經濟杠杆的作用又過於薄弱,導致期望與現實相差甚遠。
作者曾對水資源代際均衡調控進行量化研究,結果表明,水資源價值對水資源代際轉移具有重要影響,由此進一步證明,水資源價值在持續利用水資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水資源持續利用關鍵內容之一,進而構成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水資源價值是水資源宏觀管理的關鍵
水資源管理手段是多樣的,其中對水資源進行核算並且將其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係之中的宏觀管理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之所以如此論斷,這是由國民經濟核算的功能所決定的。
國民經濟核算是指對一定範圍和一定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所進行的計量;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所進行的計量;對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所進行的計量。其主要功能體現在它是衡量社會發展的“四大係統”,即社會經濟發展的測量係統、科學管理和決策的信息係統、社會經濟運行的報警係統和國際經濟技術交流的語言係統。由於無論是西方的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國民經濟核算體係,還是我國現行的MPS(System of aterial Products alances)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皆未包括水資源等資源環境部分,由此導致嚴重的後果:水資源等資源環境的變化,在國民帳戶中沒有得到反映,一方麵經濟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麵資源環境資產不斷減少,形成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空心化”現象,其實質就是以消耗資源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泡沫式”的虛假繁榮。可以預計,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水資源等資源環境的消耗速度日益增大,最終會到某一時刻水資源等資源環境的消耗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經濟的發展達到閾值,人類的生存也受到威脅。然而,可怕的是,這一切在現行的國民帳戶中均沒有得到體現,致使決策建立在忽視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存在的基礎上,其結果是,決策更加失誤,後果難以想像。大量的實例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例如,1970-1989年20年間,哥斯達黎加的森林資源、土壤資源和漁業資源三個方麵的損失累計超過14億美元,比該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要高;印度尼西亞在1977-1984年8年間,該國土壤肥力的年損耗率為4%,與該國的農業產值的年增長率大致相當,也就是說,如果將資源環境資產考慮進去,印度尼西亞農業生產的增長率實際為零。由此可見,對水資源等資源核算對國民經濟核算體係具有衝擊性影響。
水資源核算是構成自然資源核算體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其核算比較複雜,它既包括水資源實物量核算、價值量核算,同時又包括水資源水質核算,實物量核算和水質核算相對而嚴比較容易,它建立在大量的統計基礎和監測基礎之上,而水資源價值量核算相對複雜,並且比前者更重要,是水資源核算的關鍵,價值提供了一種通用的比較手段,從此決定了水資源價值在水資源宏觀管理中所處的地位。
3. 水資源價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走向市場已成為一種必然。我國法律規定,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僅從法律條文上來看,水資源具有明確的所有權。從實踐上來看,由於客觀上存在著水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使用權的分離,導致了資源產權的模糊,產生了一係列問題。
現代產權經濟學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稀缺性和需求無限增長矛盾日益尖銳,爭奪稀缺資源已成為必然,由此而產生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產權製度就是明確界定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在資源使用中獲益、受益、受損的邊界和補償原則,並規定產權交易的原則以及保護產權所有者利益等。產權製度對資源配置具有根本的影響,它是影響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
我國的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產權製度經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類型是公有製基礎上的工資契約關係和集體分成的契約關係,其實質屬於多層代理經營關係,在此種製度下,經營、使用者不能獨享自然資源增值收益,也不承擔自然資源衰減所造成的損失,因而缺乏保護自然資源、節約資源激勵機製。第二階段主要形式為公有製基礎上的定額契約關係和準企業分成契約關係,它隻是引進了承包、租賃等機製。由於經營者、使用者利益眼前化、短期化,加之資源投資回收周期長,常常出現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超采或濫采,形成資源質量下降和數量的早衰。
上述兩種產權製度與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存在一定距離,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其中以下兩個方麵很重要:(1)嚴格界定自然資源產權權能界限,使產權主體人格化,產權清晰明確;(2)水資源等自然資源交易逐步市場化,這樣不僅減小資源交易成本,而且通過市場價格機製的自動調節作用,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證經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市場交易,必須具有完善的市場基礎,其中,合理地確定水資源價值是交易的基礎和關鍵。同時由於水資源是一種極其特殊的自然資源,涉及麵廣、應用廣泛,是生命支持係統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物質,因此確立水資源價值更富有具有現實性,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確立水資源價值,成為水資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4. 水資源價值是水資源經濟管理核心內容之一
長期以來,我國的水資源被無償或低價使用,事實上水資源所有權被廢除或削弱,不僅刺激了水資源開發利用,同時缺乏有效的水資源保護措施,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與水環境的惡化。我國的水價演變曆史可以說是無價或低價的曆史,建國初期到1965年,水資源被無償使用;1965年水利部製定了《水利工程水費征收使用和管理試行辦法》,該辦法未考慮供水成本;1985年國務院頒布了《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規定供水成本包括運行費、大修費、折舊費以及其它按規定應計入成本費用,這裏也未包括水資源本身價值。1988年水法頒布實施後,各地先後依法征收了水資源費,水資源有償使用實現了,但是價格太低,而且計算方法也不規範,節水成效沒有充分地發揮,同時也造成了水利部門財務嚴重困難。
實際上,水資源價值在水資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水利經濟循環連接者,也是水利經濟與其它部門經濟的連接的紐帶;通過水資源價值可以掌握水利經濟運動規律,反映國家水利產業政策及調整水利產業與其它產業經濟關係,合理分配水利產業既得利益。適宜的水資源價值不僅能夠促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實現水資源在各部門間有效配置,而且對地區間水資源合理調配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水資源供需矛盾在我國各地表現程度不同,“開源節流”是解決矛盾的關鍵。如何“開源節流”,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它涉及到諸多方麵,其中充分地發揮經濟杠杆的調節作用,具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科學的水資源價值體係能夠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協調,水資源配置得到最佳狀態。
可以預見,隨著對水資源價值認識的深入和不斷實踐,水資源價值作用必將得到充分地發揮,水資源市場發育更加完善,它對水資源高效持續利用的影響愈來愈顯現,水資源配置將從單一的傳統計劃經濟體製向在政府宏觀指導下由市場配置的雙重機製轉變,這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水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