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會員服務
首頁 學術成果

淺談水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

2009-11-18新聞來源:資源網

  來源:資源網 作者:陳繼安 發布時間:2009.11.16

摘要:科學的水利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注重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維護良好的水生態係統,按生態學原理協調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與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既要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又要用人與水和諧相處帶動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人們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黃河水資源 和諧 開發 分配

一 、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黃河是中國西北、華北地區最大的供水水源,以其占全國河川徑流量2%的有限水資源量,承擔著向該流域和下遊沿黃地區占全國15%的耕地和12%的人口供水的任務[1]。近10年(1988—1997年)沿黃地區平均總用水量498億m3,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70%以上,遠遠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40%警戒線[2]。黃河水資源的減少不僅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製約了沿黃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使得黃河生態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加劇了水沙關係的不協調性,造成黃河下遊河床淤積抬高,河道主槽萎縮,嚴重影響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和黃河下遊地區的社會安全。

二 、黃河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黃河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主要體現在流域內的社會經濟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黃河水資源的配置一方麵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麵要滿足水沙平衡,維持黃河生態環境的要求。過去在黃河社會經濟用水量很少的情況下,黃河隻是在多次改道的情況下才勉強維持了水沙平衡。如今隨著流域內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社會經濟用水量達到了300億m3。黃河水資源的短缺更突顯了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的重要性。

(一)協調黃河水資源的區域分配

從黃河的天然情況來看,黃河上中遊是產水區,下遊兩岸是分屬兩個流域的;但另一方麵,下遊又是受黃河洪水威脅的地區。如果中上遊區域水資源分配的少了勢必影響其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中上遊水資源分配的較多,那麼有限的水資源能分配到下遊地區的就勢必減少,這樣不但會影響下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而且黃河水流量的降低直接加劇“水沙不平衡”,從長遠看對黃河自身發展極為不利。在黃河水資源區域分配的問題上必須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協調多個利益衝突團體間的關係。

(二)協調生態用水與社會經濟用水的分配

目前國內外有關“生態環境需水量”的研究很多,但對其概念界定尚無統一的認識,研究者多根據其研究目標及其要保護的主要功能提出相應的定義。黃河生態環境需水量是指為維持黃河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及其生長發育,修複及維持河道濕地、河口地區濕地生態係統及近海水生生物的水量。

在黃河水資源的配置中,首先,應該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沿黃地區,特別是黃河下遊沿岸人口高度集中,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由黃河水提供。雖然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所占黃河水資源比例較小,但是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的保障卻是關係到社會安定團結的重大社會政治問題。無論從保持政治穩定還是從以人為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在黃河水資源的配置過程中都應該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其次,協調生態用水與工農業生產用水之間的關係,促進生態環境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由於黃河天然徑流量的變化,以及黃河兩岸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黃河水資源需求的增加,黃河水資源總體上已經無法同時滿足生態用水與工農業生產用水。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滿足生態用水或者工農業生產用水而置另一者於不顧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黃河水資源的配置過程中要兼顧兩者要求,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三 、南水北調增加黃河水資源總量

無論“水沙不平衡”還是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其根本原因就是黃河水少。要解決“水沙不平衡”,協調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南水北調增加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失為一劑良方。這裏就存在一個南水北調來水如何加以利用的問題。錢正英院士提出了兩個方案[4]。方案一是將南水北調的東線來水和中線來水直接注入黃河,增加黃河總體水量,對黃河水資源進行再配置,協調區域用水,緩和生態用水與社會經濟用水的矛盾。方案二是把黃河下遊地區用水直接劃到東線來水和中線來水中,這裏就存在一個原有輸水係統如何利用的問題。兩種方案孰劣孰優,有待進一步進行研究。

四、 多措並舉,走人水和諧之路

(一)統一調度,協調各區域用水平衡

要實現人水和諧首先要實現人與人的和諧,區域與區域的和諧關係。在黃河水資源緊缺的現狀下,要統一調度幹流和重要支流上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掌握全河水資源動態信息,在黃河水長期供求計劃和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宏觀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管理需要和用水要求編製不同層次和不同方麵的用水計劃,全麵實行計劃用水製度,協調各區域用水平衡。

(二)完善法律法規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不僅對推動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健康快速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依法治水工作,一靠立法,二靠執法,三靠普法。抓緊做好《水法》配套法規建設,加快完善水法製體係。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水事違法案件,加強水資源的汙染防治工作,及時調處水事糾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

結束語:人與水和諧相處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樣,是一門新型的學科。因此,要樹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相處的理念,從多方位研究確定治理目標和主要對策,加強水資源與水環境的科學研究,充分揭示其自然規律,以便人們遵循這些規律,實現人與水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