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火電同價試點的現實意義
2009-10-13新聞來源:188BETApp
9月19日,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在近期開展水電和火電同價的試點工作。(9月28日《中國能源報》)
盡管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但筆者認為,水電火電同價是大勢所趨,且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是水電火電同價有利於推進節能減排。
眾所周知,我國電能長久以來以火電為主,綜合有關方麵統計,2008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構成中,火電約占76%,水電約占22%,核電隻接近2%,其餘為風力等其他電力。這一結構不僅使煤炭、石化能源消耗日增,已經影響到我國能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煤、油、氣等燃燒使用後排出的有害氣體因其溫室效應而造成氣侯變暖,已成為全球重大問題。正如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幹傑所說,這種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給環境和交通運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此,我國政府製定了節能減排規劃,並提出一係列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如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電的決定。
然而幾十年來,我國水電價格確定原則仍是“保本微利”,即根據投資額的多少算出來的,以致目前水電上網電價比火電大約平均低0.1元/千瓦時,這明顯不符合國家提倡的節能減排,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精神。正如國家電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所說:“水電是清潔能源。實施水電火電同價,就等於提高水電的上網電價,提高它的效益,鼓勵大家去多辦一些水電。這是一種鼓勵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個具體舉措。另外,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電價調整可能是一個趨勢。”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鄭重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他特別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有專家指出:科學有序開發水電正是我國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重要保障。
二是水電火電同價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把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提到了發展戰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使中國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麵的升華,是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新目標,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正是有益於實現這一目標與任務的生態工程。
資料顯示:我國水能資源居世界首位,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89億kW,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4.02億kW。水電是可再生能源,換一個角度說,又是一去不返的能源,今年不利用,就永久失去了。正如專家們所言:“萬裏江河滾滾流,流的都是煤和油”。如果能抓緊時機,盡量多地加快開發利用水電,替代燃煤,讓寶貴的地下資源延遲一些開發,使之今後能得到更全麵更有效的利用,這是多麼好的事啊!所以世界各國大多是率先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到一定程度後,才轉向其他發電能源。但我國目前水能資源開發率不到25%,遠遠低於世界水平,發達國家平均開發率在60%以上,美國、日本、法國、挪威等國則都在80%以上,也落後於印度、巴西、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因此,為了緩解燃煤和減排壓力,科學合理地規劃與開發水能資源,不僅有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而且有利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另外,煤礦無論如何富集,總有枯竭時期,挖完了煤,留下了廢渣和破壞的地麵與洞穴,麵臨城市荒蕪、人民失業種種困境。而盡量多用些水電,也可以延緩這些後果的來到。
總之,開發水能資源是能源發展的需要,是實現工業化、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但水電開發不能無序。因此,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環保意識,糾正妖魔化水電輿論傾向,正確處理水能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重大關係,把水電能源開發真正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從整體上推進水電能源建設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水電不僅在滿足電力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改善能源結構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在改善區域氣候條件、攔沙等方麵對環境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原文發表於央視網) 作者: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