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水資源管理工作麵臨的形勢與對策
2009-07-07新聞來源:中山日報
水資源問題關係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山市水資源管理麵臨著一些挑戰,為此,必須拋棄過去盲目性和短期性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選擇內涵式、健康有序、全麵協調的發展道路,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以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水資源管理麵臨的挑戰
㈠“水髒”與“水鹹”給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帶來製約
中山雖處“豐水”地區,但水資源年內分配極不均衡。汛期,珠江流域暴雨強度大,83% 的入境水以洪水形式宣泄入海,無法利用;而枯水期,降水少,入境水量不足,受海水頂托,鹹潮影響頻繁,導致季節性的淡水資源不足。與此同時,多年來粗放式的用水導致內河水環境的日益惡化,內河水資源承載能力逐年下降。“水髒”與“水鹹”給中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造成了“有水不能用,有水不便用”的被動局麵。
㈡用水定額試行給水資源的節約保護提出新要求
為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省水利廳、省發改委和省經貿委於2007 年聯合發文《關於開展廣東省用水定額試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完善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指標體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建立節約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的長效機製。中山於2007年7月統籌開展全市的用水定額試行工作。
㈢流域水權分配給水資源的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省製定了《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拉開了廣東省流域水權分配工作的序幕。流域水量分配給新時期治水工作提出新的挑戰,要求各地市必須對當地的水資源供需做到有計劃、有預見、有節製,以水資源承載能力為約束,加快我市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步伐。
■新形勢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對策
㈠以製度為依托,推動水資源合理利用
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製度建設。要推動水資源,就要充分利用節水減汙宣傳的大環境,抓緊完善本地區的節水政策製度保障體係,使節水減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㈡以預防為基礎,突出水資源節約保護
粗放式的用水隻會加劇水環境的惡化。根據發達國家水汙染防治的經驗,水體一旦遭受汙染,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解決。因此,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以預防為基礎,始終堅持節水減汙先行,從源頭控製水汙染的產生,才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也是新時期水資源工作的重要內容。
㈢以調控為手段,強化水資源優化配置
水環境質量的優劣影響到我市的可利用水量。必須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水環境的綜合整治,要充分運用行政管理、文化宣傳、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等手段,在積極推行計劃用水管理、清潔高效生產、排汙總量控製和水環境生態修複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水利工程綜合調度來改善內河水體循環,通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綜合運用,提高我市的水資源承載能力。
㈣要以節水為重點,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節水減少了需水要求,減少了排汙量,並有效減輕供水、汙水處理和水資源保護的壓力,是解決水資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中山市新時期的治水工作將把“節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搞好協調,建立總量控製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新型水資源管理模式,堅持以經濟手段為主,綜合采取法律、行政、工程等手段,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