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電曆史史實與改革發展
2009-05-07新聞來源:188BETApp
摘要:新中國的農村水電曆史,是由廣大縣鎮農村人民群眾寫成的,是由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經濟條件造就的,是由我國的國情和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山區各有關省的省情決定的。謹就自己所知所識,從一個方麵為深邃的農村水電攝錄一些過去、現在的史實,並對其改革發展作一些析議,請關心農村水電的領導和同誌們批評指正,並供工作參考。
關鍵詞:農村水電曆史改革發展新中國的農村水電曆史,是由廣大縣鎮農村人民群眾寫成的,是由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經濟條件造就的,是由我國的國情和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山區各有關省的省情決定的。謹就自己所知所識,從一個方麵為深邃的農村水電攝錄一些過去、現在的史實,並對其改革發展作一些析議,請關心農村水電的領導和同誌們批評指正,並供工作參考。
農村水電治理體製
行業治理部門與機構職能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剛剛恢複,黨和政府就重視農村水電的發展。1953年在水利部設置了農村水電的專管機構。此後水利、電力幾分幾合,但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始終由水利部門實施治理,這既是曆史史實,也是水利事業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從中心到縣均建立了各級政府領導下的水利職能部門和負責188體育官網app 與治理的機構,並擁有相應的專業科技、治理力量,形成了完整的水利係統水電治理體係。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根據國務院批準的“三定方案”和國務院國發2號文件賦予水利部的職責,經國務院領導溫家寶批準,中心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以中編辦字73號文件批複水利部成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水利部水電局行使以下職能:①指導水利行業的水電治理;②組織協調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工作;③組織實施水利行業農電體製改革、農網建設改造和城鄉同網同價等工作;④對大中型水電站建設選址、庫容規劃提出意見,組織指導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管,統一調控和調度全國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⑤承辦交辦的其他事項。成立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國務院機構改革中采取的一項新的重要舉措。以上1-4項職能都是行政職能,每一項職能都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進入新世紀,經國家人事部批複,進一步將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人員納入公務員治理,表明中心對農村水電及電氣化事業的高度關切和重視,對於在新時期繼續推進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的改革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法》、《電力法》、《可再生能源法》和《電力體製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國家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治理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治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治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電力事業的監督治理;國家幫助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電力事業;國家提倡農村開發水能資源,建設中、小型水電站,促進農村電氣化;國家財政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農村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提供財政支持;電網企業應當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範圍內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並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上網服務;國家扶持在電網未覆蓋的地區建設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係統,為當地生產和生活提供電力服務;電力體製改革要打破壟斷,引入競爭,要實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主輔分開、消除關聯關係”,“輸配分開、競爭供電”,建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社會主義電力市場體係。
國務院辦公廳國辦函15號文件指出,關於啟動小水電代燃料試點,由水利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辦提出意見並抓緊組織實施。
SL30-2003《水電農村電氣化標準》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是農村水電行業治理部門,要做好農村水電法規政策、資源開發、工程建設、資產監管、市場監督、安全生產、科技進步、教育宣傳、現代化建設等行業治理工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農村水電治理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工作到位;應完成農村水能資源規劃,建立水能資源開發許可、有償使用和市場交易製度;農村水電設計市場、設備市場、建設市場應規範、透明、公開,監督治理有力。
黨中心、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將農村水電列為覆蓋千家萬戶,促進農民增收效果更顯著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六小工程”,要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建設範圍;要求啟動小水電代燃料試點,加快試點進度,擴大建設規模和實施範圍,保護生態,改善環境。
依據農村水電的屬性及特點和中心提出的政府職能轉變的“十六字”要求:“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對於農村水電的建設和治理應該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履行政府職責和行使行業治理職能,落實到水行政主管部門農村水電治理單位,一是代表主管部門依法行政;二是代表主管部門實施水能資源統一治理和開發利用許可製度;三是代表主管部門配合經濟綜合部門,實施職責範圍內的普遍監督治理和安全許可製度;四是代表主管部門配合國資部門,建立和完善現代產權製度,實施農村水電國有資產監管;五是通過法規政策、規劃計劃、指導協調服務,實施行業治理;六是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製度,實行改革、改造與治理相結合,組織指導企業治理。2.農村水電體製形式
農村水電主要是發供一體的體製形式。上個世紀50年代,農村水電是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送電線路;60年代,是指單機500千瓦、總容量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送電線路;70年代,是指單機6000千瓦、總容量2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相應的送變電工程;進入80年代,是指單站容量在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小電網;進入90年代,是指單站容量在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和配套電網,同時一些地方開始舉辦經營總裝機5萬、10萬千瓦及以上的水電站和配套電網。幾十年來,農村水電的主要體製形式是發供一體的地方獨立配電企業,供需直接見麵,既有電源,又有電網,並與主網進行電能交換交易,餘電上主網,不足從主網購入。
3.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針的形成
這既是農村水電體製形式和治理體製的實踐總結,又是指引農村水電鞏固、改革、完善體製形式和治理體製的指針。
1973年原水電部總結廣東省的經驗,在水電生字第53號文件上第一次提出:“為了保護群眾辦電的積極性,鞏固辦電成果,今後小188體育官網app 應實行‘誰建、誰管、歸誰所有’的政策。”
1974年廣西陸川全國小水電工作座談會紀要提出:“小水電要堅持‘誰建、誰管、歸誰所有’的原則。農村水電應以本地自發自用為主,在有利於農村用電和鞏固發展農村水電的前提下,可與大電網聯網運行。聯網後,國家電網對小水電的上網電價以大電網保本不賺為原則確定。果斷製止‘大電網一到,小水電吞掉’的錯誤傾向。”
1975年原水電部水電生字第27號文件提出:“在電網供電區和電網鄰近地方的小水電,在自發自用的基礎上聯入電網,實行餘缺調劑。小水電聯網後,所有權不變。電網以保本不賺的原則來確定小水電送給電網的電價。即以電網平均銷售電價減去電網供電成本和稅金,作為收購小水電的電價。”
1977年第三次全國農業機械化會議明確提出:“發展小電站,要實行地、縣、社、隊四級辦電,誰辦誰有誰用”。
1978年原水電部在湖北召開的全國小水電工作會議紀要提出:“認真施行政策,堅持‘誰建、誰有、誰管、誰受益’的原則。小188體育官網app 有著群眾性強、地方性強、政策性強的特點,必須認真執行黨的政策,用政策調動群眾辦電的積極性。”
1979年水電部分部後,水利部副部長李伯寧在全國小水電座談會上提出:“堅持‘誰建、誰有、誰管、誰受益’的原則,是經過反複證實了的多快好省發展小水電的道路。”
1980年召開全國小水電成都現場會議前夕,國家農業委員會《農委簡》在《目前小水電的建設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問題》的“內容提要”上,將“四誰”原則,提為“四誰”政策。提出:“應繼續執行對小水電‘誰建、誰有、誰管、誰受益’的政策,在體製上實行‘建設和治理統一,發電和供用電統一’的原則,以調動地方小水電的積極性。”成都現場會上以及此後,都改提為“四誰”政策。浙江等省還提出“四誰”政策、“兩統一”原則。
1981年水利、電力合部前,水利部和電力部在《聯網紀要》中將“四誰”政策改提為“四誰”方針。
1982年胡耀邦同誌到四川省渡口市、涼山州考察時說,四川的江河多,水力資源這麼豐富,是發展小水電的一大優勢。農村有了大量的小水電,就可以用來煮飯、照明、取暖、看電視、放電影,活躍文化生活,還可以用來發展副業,搞農產品加工,辦社隊企業等。有了電,可以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節約大量勞動力。讓農民實行自建、自管、自用。這樣,擁有小水電的一些社隊,在洪水季節可以得到大量廉價的電力供給,在這期間,許多農戶也可以做到“廚房電氣化”了。
1982年鄧小平同誌在四川聽了中心領導同誌關於答應地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電,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並在豐水季節實行下浮電價,讓農民群眾用電煮飯燒水的彙後,對自建自管自用小水電給予充分肯定,指出:“中心、國務院給個政策,群眾、國家都得利。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
1982年胡耀邦同誌在福建提出,實行自建、自管、自用方針,開展100個中國式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建設。
1983年李鵬同誌以“加快小水電的開發,為實現我國農村電氣化而努力”為題答新華社記者問,闡述了“三自”方針的涵義和發展小188體育官網app “四化”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