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國際合作
首頁 科技交流

眾口評說:哥本哈根大會難“成”氣候

2009-12-22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經過馬拉鬆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當地時間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後閉幕。由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減排責任、資金支持和監督機製等議題上分歧嚴重,會議還被迫拖延了一天。

  “史上最糟”環保人士批評哥本哈根的氣候大會十分失敗,除了在資金問題上取得一些進展外,沒有太多積極成果。發展中國家為主的77國集團更是認為,協議草案“史上最糟”。

  “國際地球之友”組織主席巴希則說,哥本哈根峰會是“悲慘的失敗”。他說:“氣候急劇惡化,富國拖延行動已迫使世界最窮困的人們陷入饑餓、苦難甚至死亡,這個災難性結果完全是發達國家造成的。”

  美國重要生態保護團體“塞拉俱樂部”也表示,美國參議院必須承擔大部分責任,他們至今尚未批準奧巴馬支持的減排法案。該組織秘書長波普說:“奧巴馬總統與其他國家因為美國參議院的蓄意阻撓,在哥本哈根峰會上付出極大代價。會議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達成協議,是對奧巴馬領導能力的證明,特別是他拿到的還是一手爛牌。”

  歐洲議會的德國代表雷能表示,協議結果令人失望:“我認為這是頗為無力的協議,未達到我們對哥本哈根會議的期望,因為除了資金議題,沒有任何具體承諾。”

  “77國集團”參加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談判代表盧蒙巴·迪亞平認為,這份最終文件草案並不是通過“民主的程序”得出的,而僅僅是一些國家達成的協議,並沒有考慮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他譴責美國及主辦國丹麥踐踏窮國權利:“這是氣候變化協商有史以來最糟的,該協議將讓發展中國家與窮人陷入永久的貧窮循環。”迪亞平指出,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資金援助,協議中的數目“仍是不夠的”,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很難接受發達國家提出的“苛刻前提”。

  “我們的未來不能用錢來買。”圖瓦盧代表語氣低沉,每一個字都說得非常緩慢。他的這句話一說完,立刻被其他代表團的掌聲所打斷。感受到獲得支持,圖瓦盧代表更有底氣地說:“很遺憾,我們圖瓦盧不能接受這份草案。”

  不少國家代表還用了激烈的措辭,一時間“吸血鬼”、“叛徒”、“非洲將成為火葬場”等字眼飄蕩在會場上空,有些代表幹脆責罵起大會主席來。

  錯在聯合國?有分析認為,會議失敗應歸咎於聯合國的“DNA出錯”(體製缺陷)。有歐洲官員甚至預測,哥本哈根會議失敗所帶來的最大衝擊不是氣候變化本身,而是聯合國的體製。

  根據大會主辦單位1992年成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議事規則,假如大會要達成任何協議,就必須獲得193個與會國家全體同意。但事實證明,各國在經濟、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根本無法達成共識,最終導致大會在毫無成果中尷尬落幕。

  智囊機構、美國進步中心全球氣候政策協調員萊特認為,假如要處理氣候轉變問題,就不能再在UNFCCC的框架下進行,“是時候研究其它可行渠道了。最起碼利用其它現有國際論壇組織,例如20國集團(G20)或經濟大國論壇。”

  UNFCCC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也承認其掌管機構“分散、大而無當”,同意假如在G20框架下處理氣候問題,將會更有效率。

  G20成員國占全球總碳排放量多達85%。不過德博埃爾指出,這種做法會令排碳量不多,但深受氣候轉變影響的國家感到“被忽略”,“有欠公平”。 記者周軒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