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全國各地幹部群眾深切悼念江澤民同誌
2022-12-03新聞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江澤民同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全國各地幹部群眾深切悼念江澤民同誌
新華社記者
連日來,全國各地幹部群眾滿懷敬意和深情,以各種方式收聽收看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深切悼念江澤民同誌,自發以各種樸素的方式寄托綿遠的思念。
繼承遺誌、繼往開來。大家一致表示,要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化悲痛為力量,在各自的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不懈團結奮鬥,把民族複興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
渤海岸畔,海風嗚咽。
“我幾分鍾後才緩過神來,心裏十分難過。”得知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岸橋隊黨支部書記兼隊長王玉革非常悲痛。
王玉革回憶,當年,江澤民同誌來天津港考察時,自己還是碼頭上一名普通的集卡司機。30多年過去了,天津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京津冀的海上門戶,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
“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表達我們的悼念,在本職崗位再立新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王玉革說。
神州華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斷完善。
在江澤民同誌考察過的遼寧鞍鋼,企業多年來堅定不移走“改革+市場”發展之路,堅定不移推動老企業轉型升級,開啟智慧煉鋼新時代;
在青海格爾木煉油廠,大家牢記江澤民同誌當年考察時的囑托,正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生產水平,改善青藏高原燃料結構,努力保護好三江源的碧水藍天;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幹部職工表示,在國際國內十分複雜的形勢下,江澤民同誌帶領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
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的同誌表示,在江澤民同誌帶領下,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進展。
在革命聖地陝西延安,當地幹部群眾紛紛轉發悲痛消息,表達對江澤民同誌的深切悼念。
“江澤民同誌來延安考察時的身影,依然印在延安人民心中。”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馮枚說,江澤民同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後,在延安引起強烈反響,很快形成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熱潮。記得那一時期,全市貫徹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著力解決不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不符合群眾意願的突出問題,使黨的作風和黨群關係、幹群關係有了明顯改善。
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的同誌表示,江澤民同誌集中全黨智慧創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了人類曆史發展進步的普遍規律,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利益和願望,抓住了新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根本。
外交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幹部群眾表示,要學習江澤民同誌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風範,學習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一致認為,江澤民同誌是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傑出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江澤民同誌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尊重群眾 關心群眾
三晉大地,草木銜悲。在新聞中聽到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堡村籠罩在悲痛之中。80歲的老書記劉繼明和老伴拿著江澤民同誌來村考察時的照片落下眼淚。
雖然年歲大了,但提到1990年1月江澤民同誌在大同—陽高地震後到村裏考察的情景,劉繼明記憶猶新。“他到村裏來,問寒問暖,勉勵我們重建家園。”劉繼明說,這些年堡村重建了新村,用上了煤改電清潔取暖,發展越來越好,我們要用美好生活來告慰江澤民同誌。
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將唐山大地震幸存孤兒、河北省唐山市康複醫療中心化驗室檢驗員黨育新的思緒帶回到26年前。她回憶,1996年7月,江澤民同誌來唐山考察,在唐山抗震紀念館囑咐黨育新努力工作,報答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恩。黨育新說,江澤民同誌的勉勵令她受益終生,她主動報名參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決心為黨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江澤民同誌生前深深牽掛著三峽庫區的發展和移民的生活。1998年4月在重慶考察時,他深入重慶涪陵南沱鎮連豐村,與庫區移民群眾聊家常,關心大夥兒的生產生活情況。
聽到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連豐村黨支部書記葉強心情非常悲痛。“村民們一直不忘江澤民同誌的關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一定要繼承江澤民同誌的遺誌,讓大夥兒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日子越過越好。”葉強說。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部幹部職工表示,學習江澤民同誌的優秀品格和高尚風範,一定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的同誌表示,江澤民同誌尊重群眾、關心群眾,總是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安危冷暖。要學習江澤民同誌的優秀品格,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江爺爺一路走好,永遠懷念您”“人民會永遠記住您”“青年一代會更加努力地建設國家,不辜負您的期望”……
在互聯網上,廣大網友以轉發、留言等形式,以真摯話語表達對江澤民同誌的深切緬懷。全國各類新聞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換上了黑白色調,以表達哀思。
在廣大民族地區,各族群眾懷著沉痛的心情悼念江澤民同誌。
群峰環抱、雲霧繚繞。在江澤民同誌兩次考察過的廣西百色市田陽區那坡鎮永常村,村民們自發到村口的大石碑前緬懷追思。
石碑上刻著江澤民同誌勉勵的話語:“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好大石山區致富這個問題,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打下的江山建設好。”村民們說,江澤民同誌的勉勵,始終鞭策著村民們艱苦奮鬥、脫貧致富,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楊梅鄉光明村村支書馬永歡告訴記者:“曾經村裏水電路都不通,吃個水都要走幾公裏的山路挑。江澤民同誌來考察後一年多,電通上了。之後在黨委政府的關心下,20個組的通組路全覆蓋,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大家都很想讓他再來看看。”
聽聞江澤民同誌逝世的噩耗,西藏農牧區群眾自發舉行紀念活動,表達對江澤民同誌的崇敬和悼念。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20多年間,江澤民同誌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對口援藏工作機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江蘇省第十批援藏總指揮陳靜說,“在中央支持、全國支援幫扶下,西藏已和全國一道消除絕對貧困,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人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第八中學思政教師楊紅玲說:“江澤民同誌高度關注和支持兵團事業發展,將跨世紀的屯墾戍邊事業推向新階段。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講好育人故事,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斯人已逝 風範長存
在祖國西北的河西走廊,寒風吹不盡人們的無限哀思。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政協副主席劉紅燕得知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悲痛得很久才緩過神來。
“江澤民同誌很親切,就像家裏的長輩一樣了解我們生活、工作的情況,至今我都忘不了當時的情景。”1992年8月,江澤民同誌到甘肅考察期間,劉紅燕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人員同他有過麵對麵的交流。劉紅燕說,江澤民同誌大力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給當地群眾帶來發展希望。如今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隻有繼續奮鬥,把日子越過越好,才是對他最好的告慰。
噩耗傳來,山東省齊魯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陳偉把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發到了他所教授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師生群裏。授課時,陳偉沉痛地說:“江澤民同誌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曾吟誦了林則徐的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充分表現了一位共產黨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一生願為黨和人民事業貢獻一切的偉大胸懷。”
1999年5月2日,江澤民同誌曾前往雲南麗江古城考察。“江澤民同誌聆聽了納西古樂,同商家、遊客親切交談,並同少數民族群眾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麗江市博物院原院長李錫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李錫說,麗江古城名揚海內外,離不開江澤民同誌的關心和支持,麗江人民從心底裏感謝他,敬重他,懷念他!
南太行,山巍峨。1996年6月1日,江澤民同誌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考察。林州市副市長李蕾說,當時自己作為講解員,向江澤民同誌介紹了紅旗渠的相關情況。李蕾說,聽到江澤民同誌逝世的消息,內心十分沉痛,他在紅旗渠畔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現在物質技術條件雖然比過去好多了,但紅旗渠精神永遠不能丟。”
在寧夏西吉縣將台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江澤民同誌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台堡會師紀念碑”16個大字蒼勁有力。從1996年起,紀念碑矗立於此26載,見證了西海固的滄桑巨變。
將台堡鎮黨委書記馬永虎表示,將台堡人民永遠懷念江澤民同誌,將繼承江澤民同誌的遺誌,繼續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審計署的幹部職工表示,要保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精神狀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團結奮鬥,以實際行動表達悼念。
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事業,凝結了包括江澤民同誌在內的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心血和奮鬥。廣大幹部群眾表示,前進道路上,要更加自覺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
相關鏈接
港澳台各界深切緬懷江澤民同誌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江澤民同誌逝世後,港澳台社會各界連日來以各種形式持續表達哀悼。
2日,香港中聯辦辦公樓前,挽聯輕垂,白菊朵朵,自發參與悼念活動的香港市民絡繹不絕。
住在新界上水的廖興洪帶著10位村民代表,乘車一個多小時趕來。他們神情肅穆,排隊、獻花、留言。“江主席帶著香港回到祖國懷抱,我們要來送送他。”廖興洪說。
身著素服的香港市民在中聯辦大樓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或手持菊花,或拿著悼牌。82歲的市民陳先生神情悲痛,站在祭奠台前久久不願離開。“感謝他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中國人!”他說。
“江主席,多謝你對中國的貢獻”“你對國家的無私奉獻,令中國經濟飛騰,令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永遠懷念你”……前來悼念的香港市民寫下追思的話語,表達由衷的感念之情。
香港中聯辦設立的靈堂內,前來悼念的香港工會聯合會榮譽會長林淑儀表示,江澤民主席對香港的關愛有目共睹,在他的任期內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現在他離開了,我們非常沉痛,永遠懷念他。
“江澤民主席任期內,香港實現平穩過渡、順利回歸祖國,我們國家的經濟飛速發展。他走了,我們都很悲傷。”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說。
悼念不僅為了緬懷,更為了未來。香港大學的劉姓同學說:“我是學基礎建設的,完成學業後會努力服務香港、報效國家。”
2日,澳門中聯辦大樓靈堂內哀樂低回,擺滿了社會各界寄托哀思的花圈和挽聯。民眾陸續前來,在遺像前肅立,三鞠躬,表達深切哀悼。
“江澤民主席曆史功績偉大,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他。他的領袖風範、睿見卓識與和藹可親,至今思之,音容笑貌,宛然在目。”全國政協常委廖澤雲表示,澳門社會定將無限哀思化作前進動力,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一國兩製”事業行穩致遠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表示,江澤民主席逝世令人悲痛。他為“一國兩製”保駕護航,確保港澳順利回歸祖國,他作出的貢獻澳門同胞銘記於心。澳門各界要化悲痛為力量,秉持愛國愛澳理念,確保“一國兩製”行穩致遠,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力量。
連日來,台灣各界持續對江澤民同誌逝世表達哀悼。2日,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致唁電表示,江澤民同誌是兩岸同胞公認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政治家,在台灣問題上推動兩岸交流,發展兩岸關係。我們深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一定能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
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同日致唁電表示,江澤民主席誠心誠意地關懷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團體,致力於推動兩岸交流交往,為推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指出光明的前進道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實現國家統一是曆史趨勢,也是民族大義。島內統派要堅定走在反“獨”促統正義道路上,為兩岸中國人攜手實現國家統一、民族複興盡心盡責、貢獻力量。
台資企業旺旺集團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受訪時說,江澤民主席在任期間,大陸推進改革開放,建設如火如荼,發展日新月異,台胞來大陸投資興業獲益良多,兩岸經貿往來不斷熱絡,影響深遠。江澤民主席堅持理想毫不動搖,充滿毅力,從不懈怠,他的貢獻與品格值得人們永遠懷念。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悼文中表示,全國台企聯全體會員和廣大台商深感悲痛,謹致沉痛哀悼。在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曆史進程中,江澤民先生心係民族大義,心係兩岸同胞利益,廣大台商感受至深。我們將更加堅定地和大陸同胞一起,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記者:王茜、謝妞、李寒芳、劉剛、石龍洪、趙博、黃揚、陳鍵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