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簡體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黨群建設
首頁 黨群工作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能源】潮湧江淮風帆勁

2022-06-27新聞來源:中國電力報

潮湧江淮風帆勁
“紅綠結合”,譜寫能源扶貧新篇章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通訊員 詹楊 張朋
巍巍大別山,綿延於三省交界;悠悠淮河水,橫亙於皖南腹地。這裏曾回響著“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壯歌,這裏曾記錄過劉鄧大軍“千裏躍進”的澎湃故事,這裏更見證了老區人民在脫貧攻堅奮鬥路上的激揚與拚搏。
曾幾何時,位於華東地區最閉塞的山區之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是安徽省“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最典型的一塊硬骨頭;而如今,一排排光伏板在藍天下熠熠生輝,新建的徽派樓房整齊劃一,智能路燈下各色花朵競相開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安徽考察,明確新發展方向,擘畫新發展藍圖。殷殷囑托縈繞耳畔,大灣村探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綠色電力脫貧致富之路,迎來了新時代的好風光。
紅色精神,傳承不息
激蕩澎湃強勁的發展脈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的第一站就來到金寨縣,在紅軍廣場上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圈並參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作為革命老區,位於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被稱作“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然而直到2014年,大灣村依然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0.6%,成為金寨縣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2016年4月24日,是大灣村村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老區人民的無限牽掛,風塵仆仆地來到村裏考察脫貧工作。總書記一連走進大灣村5戶農家,其中就有陳澤申、陳澤平兩家。“當時總書記就是沿著這條路上來的,我在路口迎接的總書記。”陳澤申激動地指著身後的田間小路對記者說,“總書記問寒問暖,這個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和安排。總書記指出,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隨著對總書記指示精神的一件件落實,大灣村貧困戶的生活愈發有了新變化。
2017年,陳澤平當上了村裏的護林員,加上種植中藥材、打零工,年收入有3萬多元,當年就脫了貧。“我們老兩口現在吃不愁、穿不愁,醫療有保障,還住上了樓房。真想請總書記再來我們大灣村看看,我想親口告訴他這裏發生的新變化。”陳澤平說。
在深耕“紅綠結合”的扶貧道路上,大灣村探索實踐的點點滴滴,正是波瀾壯闊的時代縮影。近年來,該村陸續建成了遊客接待中心、星空民宿、紅色書店;依托大別山生態資源,建成茶旅融合的生態茶園;引入的“光伏發電+農業種植”示範項目,在打造“零碳”鄉村的同時,發展靈芝、天麻等中藥材種植產業,逐漸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零碳鄉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
書寫能源高質量發展“金寨答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貧困而偏遠的山區來說,實現產業支撐才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根本之道。2016年4月,在陳澤申的農家小院,習近平總書記和駐村扶貧幹部、大灣村鄉親們一起,商討老區脫貧攻堅大計。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到大灣村考察時,十分關心貧困戶家中的供電安全。6年來,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大力推進大灣村農村電網現代化。針對村裏電線私拉亂接,特別是村民室內布線雜亂的情況,安徽電力從大灣村開始,一年間累計完成全省農村597萬戶居民“表後線”整治改造,消除了安全隱患,也讓電線與村容村貌和諧一致。
“這些年他們在電力方麵搞得很好。電纜入地了,路麵上換上了智能路燈,總書記對我們的關懷我們都享受到了。 ”大灣村村民汪能保說。
這幾年,大灣村建起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改造10千伏輸電線路4公裏、低壓線路7公裏,供電電纜入地3千米,戶均配電容提升一倍。新建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站,通過普及“柴改電”“電製茶”,實現了電氣化民宿,全電旅遊基礎設施越建越好。看到村裏的巨大變化,許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和青年大學生紛紛“鳳還巢”,回村創業就業。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大灣村探索出了一條農光互補鞏固脫貧攻堅的發展新路。“2016年以來金寨縣扶貧光伏發電4.28億千瓦時,實現縣級聯戶電站收入2.11億元、村集體收入9081萬元、戶用分布式光伏收入7993萬元。”國網金寨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趙勇告訴記者,大灣村內兩座農光互補扶貧光伏電站總容量374千瓦。每年,光伏發電就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個人分布式光伏電站34個,每年可為脫貧戶增收近3000元。
“我們通過光伏紅綠碼、能效分析、關愛老人、電子碳單、實時發布零碳指標等數字化應用,賦能電網服務品質化。”趙勇表示,金寨供電通過構建狀態全麵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智慧鄉村電氣化生態圈,打造鄉村能源服務品質智慧化新樣板。
“我們從貧困到脫貧,從窮到富,一是依靠黨的核心政策,二是依靠產業扶貧。光伏扶貧就是靠項目給我們帶來了很大收入。”陳澤申由衷地說,就在去年,他家的光伏電站又與時俱進,新安裝了光伏儲能裝置,發電量提升了10%,每年增收300元。
“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們大灣村時說過,要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現在我們大灣村的百姓都實現了這個夢想。”汪能保高興地說,“我們家裏冰箱冰櫃樣樣都有,都和城裏差不多!”
同時,大灣村瞄準科技賦能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7月,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5G切片+智慧能源綜合管控平台”,針對接入的光伏電站、充電樁、儲能係統等數據進行遠程監控。這個項目剛剛獲得“2021年安徽省5G行業創新應用”,成為全國首例運用5G+光伏新能源的成功案例。
零碳示範,綠色發展
安徽首個“碳中性示範村電力服務試點”落地
走進大灣村,鄉間沃野生機勃勃,光儲充一體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錯落有致、民宿小樓內全電化設備智能安全。綠色出行、全電廚房、智慧路燈等一係列能源終端消費場景,向我們展示了革命老區的轉型與創新。
人們也許很難想象,貧困村搖身一變成了“網紅”零碳鄉村。這些都離不開貫徹新發展理念。近年來,金寨縣實施鄉村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大灣村2022年一季度供電可靠率99.9343%,綜合電壓合格率99.960%,在安徽省屬於較好水平。
2021年8月,安徽省首個“碳中和示範村電力服務試點”落戶大灣村,“零碳鄉村”電力驛站也在大灣村建成投入使用。大灣村利用金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範縣的優越條件,對清潔能源占比、碳減排、區域碳中和、業態能效、減汙降排管控等分析評估,進行智慧電力台區、零碳電力驛站、零碳能源智慧管控中心、儲能係統建設。
“目前,大灣村已初步具備建設具有推廣複製價值的電力節能試點示範條件,現有村集體光伏電站一座,建成村集體光儲一體電站、農光互補電站、到戶分布式光儲電站、風電場、智電民宿、電動汽車充電站等一係列低碳綠電設施。”趙勇說,大灣村不斷提高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比例,通過就地儲存、就地消納,促進終端能源綜合利用,推進全村綠色能源零碳供給,使綠水青山“變現”成金山銀山。
以清潔能源賦能鄉村振興為主旨,推動區域內100%清潔能源消納。大灣村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倡導村民及遊客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整村參與碳彙交易,實現“雙碳”目標和鄉村振興共同推進,將大灣村打造成為“綠色生態、數字智慧、負碳交易”的鄉村旅遊示範村,實現“旅遊生態、產業生態、農業生態、宜居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潮湧江淮風帆勁。過去幾年,大灣村實現了完美蝶變,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如今的大灣村正向著鄉村振興目標持續邁進。村級電力服務從“用得上”到“用得好”、再到“用得妙”,打造出了全省電力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麵向未來,金寨大灣村的老區兒女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作示範”“勇爭先”,繼續走好產業發展以及鄉村振興之路,用昂揚向上的奮鬥姿態,創造新的時代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