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5新聞來源:中國科協
11月14日,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占元主持報告會,李曉紅、邱勇、周琪三位院士作宣講報告。來自首都高校、科研院所及部隊高校等40餘家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新生近6000人現場聆聽報告。全國31個省(區、市)和200餘所高校設立分會場,通過網絡視頻同步收看報告會。
萬鋼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在黨和國家發展曆史中具有裏程碑意義。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描繪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部署,這些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將深刻影響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成為新時代重要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價值導向,創新的時代特征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精神、文化理念和價值導向。誠信不僅僅是學術共同體、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應當秉持的職業守則,也應當成為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研究的學術訓練和科學道德規範,是以科學為業的"兩個輪子",是在科學殿堂中探尋求索的"兩個翅膀"。要通過科研人員的"自律"、製度建設的"他律"和社會大眾的監督實現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不給"稗草"在學術共同體中生存的機會。
他勉勵同學們自覺增強科技報國、創新濟民的使命擔當,把傳承與創新結合起來,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始終牢記從事科學研究的初心,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不為浮華所擾,不為名利所惑,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勇做新時代的探索者和創新者,在實現中華民族複興偉業的新征程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奮鬥華章。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院士在題為《嚴守學術道德,弘揚科學精神》的報告中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戰略目標,青年人是祖國未來科技事業發展的主力軍,站在新的曆史方位,重任在肩,使命光榮。他建議同學們遵守一條"紅線",加強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規範,堅決抵製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學者的清醒與自律;堅定一顆"紅心",心懷愛國之情和科學報國之誌,在心中埋下一顆"紅色種子",係好人生的第一粒"紅色扣子",任何時候都要將自身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勇做一代"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努力成為勇於追求真理的矢誌不渝者,成為弘揚科學精神的堅定實踐者,成為誠信為人的典範和社會良知的引領者。
清華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邱勇院士在題為《在新時代成就精彩的學問人生》的報告中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標。青年人是幸運的一代也是奮鬥的一代,要誌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成就精彩的學問人生。他以自己和科研團隊在OLED研究領域堅持自主創新、不懈探索最終取得成功的經曆和居裏夫人等知名科學家無私奉獻的光輝事跡為案例,深刻闡釋做學問要有執著的創新精神,做自己有興趣且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重視學科交叉,敢於在陌生領域探索;要不斷錘煉意誌品質,培養高尚人格,追求高深學問;要遵從科學道德,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一切學術不端行為,用敬畏的態度和審慎的目光對待自己的每一份學術成果,成為嚴謹治學的力行者和科學道德的捍衛者。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院士在題為《建設科學道德高地,支撐創新國家建設》的報告中指出,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的設定,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前進道路指明了方向,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奮鬥的力量源泉。他強調,世界科技強國的建設路徑隻有一條,要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擼起袖子加油幹。學術誠信是一切科學創新的基礎,應大力維護學術誠信體係,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保駕護航。他以自己和科研團隊從事幹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成長經曆為重點,通過生動詳實的案例,鼓勵同學們克服浮躁、攻堅克難、加強自律,堅決抵製學術不端行為,牢固樹立家國情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拚搏奮鬥。
三位院士結合各自的科研經曆和人生感悟,生動宣講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詮釋了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的本質要義和時代內涵,充分展示了我國優秀科學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求真誠信、拚搏奉獻的精神品格。通過國內外學術不端典型案例,警示同學們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恪守科研誠信,珍惜學術聲譽。報告會現場掌聲連連,同學們深受啟迪。
2011年至今,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已連續六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陳左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何鳴鴻,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陰和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中央軍委科技委常任委員曾路生、裝備發展部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以及中組部、中宣部、中央紀委駐科技部紀檢組等有關方麵代表出席報告會。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王春法、束為、王延祜、宋軍參加會議。